▪ 择其善者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——孔子
▪ 不患贫而患不均,不患寡而患不安。 ——孔子
▪ 民无信不立。 ——孔子
▪ 礼之于人,犹酒之有襞也。 ——孔子
▪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行。 ——孔子
▪ 君子以行言,小人以舌言 ——孔子家语
▪ 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 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▪ 兴于《诗》,立于礼,成于乐。 ——孔子
▪ 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,不可能 ——孔子家语
▪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 ——孔子
▪ 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 ——孔子
▪ 天下之至仁者,能合天之至亲也。 ——孔子
▪ 芝兰生于幽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。 ——孔子
▪ 美功不伐,贵位不喜。 ——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
▪ 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。 ——孔子
▪ 益者三友:友直友谅友多闻。 ——孔子
▪ 鞭扑之自子,不从父之教。 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▪ 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 ——孔子
▪ 与朋友交,严而有信。 ——孔子
▪ 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震。 ——《孔子家语·三恕》
▪ 君子谋道不谋食,忧道不忧贫。 ——孔子
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——孔子
▪ 君子之道四焉,强于行义,弱于受谏,怵于待禄,慎于治身。 ——孔子
▪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,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。 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▪ 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。水所以载舟,亦所以覆舟 ——孔子家语
▪ 侍于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 ——孔子(春秋)《论语·季氏》载孔子语
▪ 君子以行言,小人以舌言。 ——孔子(春秋)《孔子家语·颜回》
▪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 ——(春秋)《论语·里仁》载孔子语
▪ 可与言而不与言,失人。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 ——孔子(春秋)《论语·卫灵公》
▪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 ——孔子
▪ 孔子圣人,其学必始于观书。 ——苏轼
▪ 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 ——孔子
▪ 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 ——孔子
▪ 民无信不立。 ——孔子
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 ——孔子
▪ 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 ——孔子
▪ 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,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 ——孔子
▪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 ——孔子
▪ 轻千乘之国,而重一言之信 ——孔子家语
▪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 ——孔子
▪ 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。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 ——孔子
▪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 ——孔子
▪ 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 ——孔子
▪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 ——孔子
▪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 ——孔子
▪ 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 ——孔子
▪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 ——孔子
▪ 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 ——孔子
▪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 ——孔子
▪ 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 ——孔子
▪ 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 ——孔子
▪ 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 ——孔子
▪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 ——孔子
▪ 颜渊喟然叹曰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...[详细]
▪ 孔子曰:??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”,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负于弟子。闻道有先后,...[详细]
▪ 夫学贵得之心,求之于心而非也,虽其言之出于孔子,不敢以为是也,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?求...[详细]
▪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 ——孔子
▪ 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。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 ——孔子
▪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 ——孔子
▪ 孔子说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。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,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。...[详细]
▪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”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,贤者,识其大者...[详细]
▪ 孔子曰:“弗学何以行?弗思何以得?” ——孔子
▪ 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 ——孔子
▪ 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,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 ——孔子